毛远新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亲侄子配资排排网,出生于革命先烈毛泽民的家庭。作为毛主席最亲近的亲属之一,毛远新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大多与伯父共同生活在北京中南海。在这段难忘的岁月里,他不仅得到了伯父的悉心照料,更在伯父身边耳濡目染,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。在北京完成基础教育后,毛远新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,后又转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深造,展现出了过人的学习能力。
1964年暑假期间,毛远新如往常一样回到中南海与伯父同住。在这段难得的团聚时光里,叔侄二人经常促膝长谈,从国家大事到个人修养无所不包。细心的毛远新将这些珍贵的谈话内容详细记录下来,经过整理形成了《谈话纪要》。后来在高中教育部的推动下,这些谈话以《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》为名正式出版,成为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。
然而就在这一年的某次谈话中,毛主席突然严厉批评了毛远新,指出他未能及时发现身边潜伏的反革命分子。这个突如其来的批评让毛远新既震惊又困惑。那么,毛主席所说的这个反革命分子究竟是谁?为何会引起主席如此强烈的反应?
展开剩余70%这个反革命分子就是陈东平,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的学生,同时也是开国上将陈再道的儿子。令人震惊的是,陈东平不仅是毛远新的同窗好友,两人还住在同一间寝室,朝夕相处。直到陈东平的反革命行径东窗事发,毛远新才恍然大悟。正是这个原因,毛主席在谈话中对毛远新进行了严厉的批评,要求他提高政治警觉性。
陈东平于1960年考入哈军工导弹工程系。实际上,早在高中时期,他就表现出诸多不良品行,学习成绩一塌糊涂。但凭借其显赫的革命家庭背景,他仍然顺利进入了这所军事名校。进入大学后,严格的军校纪律让这位纨绔子弟倍感不适,很快他就原形毕露:考试屡屡挂科、经常逃课,成为高干子弟中的害群之马。
1962年,陈东平以健康问题申请休学。在休学期间,他开始沉迷于收听境外广播,思想逐渐被腐蚀。特别是对台湾之声等敌台节目产生了病态的兴趣。更严重的是,他竟然主动与境外特务组织取得联系,表达了投敌的意愿。境外特务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,1962年底,他们从海外寄来一封密信。这封可疑信件被湖北省公安厅截获,经过缜密侦查,确认了陈东平与敌特联系的事实。这一事件立即被定性为严重的反革命案件,公安机关迅速展开全面调查。
经过深入调查,公安机关将目标锁定在陈东平身上。湖北省委与总政治部高度重视此案,共同参与处理。1963年3月18日,总政治部卫生部部长亲自率领工作组进驻哈军工,经过周密调查后发布了《关于陈东平案件调查处理情况的报告》。考虑到陈东平年纪尚轻,又是开国元勋之后,有关部门决定网开一面:给予开除学籍、团籍和军籍的处分,下放劳动改造,以观后效。
然而从小娇生惯养的陈东平根本无法适应劳动改造的艰苦生活。起初他还勉强应付,但很快就撕下伪装,彻底躺平。1971年,不思悔改的陈东平再次走上犯罪道路。在1971年至1983年间,他以介绍工作、提供紧俏物资为名,大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。更令人发指的是,他多次侮辱女性,且犯罪情节一次比一次严重。许多受害者碍于他的特殊身份,敢怒不敢言。
1983年,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对陈东平展开调查。在掌握确凿证据后配资排排网,这个作恶多端的罪犯终于落入法网。1984年,有关部门在洛阳对陈东平进行公开审判。这个从纨绔子弟堕落为反革命分子、再沦为刑事罪犯的败类,最终被依法判处死刑,执行枪决,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。这个案例也成为教育干部子弟的深刻反面教材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